导 读
近日,有方科技发布三款基于国产紫光展锐V510芯片平台的5G无线通信模组新品——N511、N512和N513,为市场提供了从“能用”到“更好用”的产品,对产业创新和深度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日,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有方科技”)在第十六届深圳物联网展上,重磅发布了三款基于国产紫光展锐V510芯片平台的5G无线通信模组新品——N511、N512和N513,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有方科技推出的5G“三剑客”,是继其在去年4月推出第一款工规级5G模组N510M后,对5G模组的重新定义。在笔者来看,有方科技一次性推出“极简设计”、“全球最小尺寸”、“全功能”三款不同设计理念的5G模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的变化,对进一步推动5G应用“扬帆”并持续壮大5G生态有明显利好作用。
5G应用市场进一步细分,需求更加多样化
模组承载着端到端通信、数据交互的功能,是物联网终端的核心部件之一。模组厂商作为产业链上核心环节的交付者,面对大量行业客户时,不仅要满足其简单联接能力的需求,还需要有提炼行业客户通用性需求,以及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特定需求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5G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5G并非针对某一类应用场景而设计,5G拥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以及海量连接三大原力,针对的是工业、农业、医疗、制造、教育、电力、零售、交通等千行百业复杂的应用场景。每一个复杂场景下对于5G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各有所需。比如自动驾驶场景下,更需要5G的低时延和高可靠行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而手持PDA类产品可能对网络时延并不敏感。
在5G商用启动初期,5G应用推进的主要任务为实现“从0到1”,解决“有”和“无”的关系,因而往往并不注重技术方案的差异性。去年4月,有方科技推出了首款5G模组产品N510M,该款产品采用M.2封装设计,是一款“即插即用”的全功能型模组产品,支持5G\4G\3G等频段,覆盖全球大多数地区。对于当时大多数5G行业项目还处于小规模试点的阶段而言,有方科技N510M的推出无疑帮助行业应用5G赋能产业升级打下了一个好的开局。
但是,随着5G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的开展,接下来5G应用的任务面临的将是从“1”到“N”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5G技术与各产业将快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市场对于模组细分化、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愿望也将越来越强烈。而且,随着5G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场景和用户也会将成本列为关注的重点。
因此,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就越来越需要模组厂商不断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针对各场景的特点来满足行业用户。
差异化布局,扩大5G市场覆盖面
今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其中就提到了“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以及“推动5G模组规模化商用。构建模组分级分类产业化体系,指导行业面向差异化场景需求开展精准化产品研发,持续提升模组的环境适应性,不断降低规模化应用门槛”的建议。
本次有方科技发布的三款5G无线通信模组新品正是结合了政策指导和市场需求的体现,除了拥有高精度授时、双卡双待、超宽工作温度、支持5G NR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下的高速率、低时延无线通信场景外,最重要的亮点就体现在模组的创新与行业的融合上。
有方科技针对三款产品分别进行了不同形态、功能、性能的设计,能够满足各行各业下各种场景多样化的需求。
具体来看,N511是有方科技打造的一款单面4天线的极简模组,继承上款产品采用了M.2封装设计,即插即用。但不同于N510M,N511改为单面设计,从厚度上使模组体积更加轻薄,同时N511采用4天线设计,在天线部署和设计上为行业用户减轻了负担,裁剪了设计冗余避免了浪费,更加针对特定场景需求而设计,起到了设计、成本裁剪但性能增强的作用。
N512和N513则是有方科技推出的两款贴片式模组,其中N512是一款全球最小5G模组,在体积方面,N512只有30mm x 38mm大小。N512除了在尺寸上进行了裁剪外,在功能上也针对场景化需求进行优化,大大降低了用户成本。N513则与N512不同,它是一款全功能的高速5G模组。
在价格方面,虽然本次有方科技推出的三款产品目前价格尚未公布,但据介绍,相较于此前会更有竞争力,无疑会对5G市场规模化发展进一步降低门槛。
据有方科技副总裁罗伟介绍,相比在2020年试点项目上的小批量出货,目前公司已经在电力、CPE、工业网关类等项目订单中逐渐出现数万级别的出货量,这意味5G应用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势头正越来越明显。
小结
5G应用“扬帆起航”,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已经超过1万个,千行百业正迸发出对5G模组各式各样的需求。有方科技作为产业链上核心玩家,发布三款全新差异化模组为市场提供了从“能用”到“更好用”的产品,无疑对产业创新和深度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来源:物联网智库)